一、说明
(一)编写依据: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从2006年秋季新生入学开始,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特制定此大纲。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三)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四)适用对象:全院各专业本科学生。
(五)学时与学分: 54学时,3学分。其中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18。
(六)先修课程:无
二、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大学生活的特点,明确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理解“基础”课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了解“基础”课的学习方法,激发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重点、难点:1.引导大学生如何适应新的生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2.塑造新形象对大学生的意义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三)树立新的学习观念
(四)培养优良学风
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第三节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意义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科学依据;理解如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等问题。
重点、难点:1.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2.理想信念的概念以及如何确立和坚定理想信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重点、难点:1.关于爱国主义概念问题;
2.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的问题;
3.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问题;
4.爱国主义与时代精神的问题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三)增强国防观念
(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要求:以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背景,通过教学,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为科学而正确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重点、难点:1.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2.如何理解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3.如何理解人生环境等问题。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二)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三)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四)协调个人与环境的关系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内容及在当代发展,把握社会主义道德的体系、规范与要求,理解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重点、难点:1.为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重大意义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三)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并以此来约束自身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重点、难点:1.社会公德和公民道德的区别;
2.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培养中的矛盾问题。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了解、掌握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的基本要求。
重点、难点:1.职业道德的内涵和本质;
2.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
3.爱情的本质。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二)树立正确地择业观和创业观
(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一)爱情与人生
(二)婚姻与家庭
(三)家庭美德
(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与本质,掌握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学习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知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同时还要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树立法律信仰。
重点、难点:1.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及法律体系;
2.社会主义法治观;
3.新国家安全观;
4.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意识
(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重要的实体法律制度和程序法律制度,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并在实践中养成守法的习惯,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1.宪法中规定的我国的基本制度;
2.我国实体法律制度;
3.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二)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
(三)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
(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三)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四)我国的仲裁和调解法律制度
结束语 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一)做“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事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
(二)开拓视野、发奋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和理论功底;
(三)加强修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三、 考核
(一)考核类别:考试
(二)考核方法:开卷、闭卷、开闭卷结合
(三)计分方法:百分制
(四)评分比例: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70%,平时成绩占30%。
四、教材与主要教学参考书
1.罗国杰等主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
2.刘书林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戴艳军、杨慧民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陈勇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疑难问题解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